期权策略(二)

期权交易常用策略一般可以分为两类,一类是方向性交易,即投资者根据自己对标的物未来行情走势与收益预判而进行的交易(也就是单边“猜涨跌”);另一类是波动率交易,基于市场未来波动率(来自各种模型或“灵感”)与当下波动率(可以是历史波动率也可以是隐含波动率)存在差额所进行的交易。

在波动率交易中使用Delta中性策略便可以避免标的物价格方向性变动的干扰,而获取波动率变化所带来的收益。

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波动率(HV)与隐含波动率(IV)的含义与区别,以确保大家在同定义之下讨论波动率。首先,历史波动率是由标的资产的历史价格所计算出来的波动率,属于已实现的波动率。

σ=1Ni(XiX¯)2252 Xi+1=ln(Si+1/Si)

S=期权收盘价

N=周期(1个月一般设为20;3个月一般设为60)

大家熟知的期权定价模型Black-Scholes-Merton(BSM)模型,在估算期权价格时的假设之一是期权波动率已知且保持不变,也可以用来根据已知的期权市场价格倒推期权的隐含波动率。

我们可以将隐含波动率与历史波动率进行比较,来判断当前期权波动率是被高估还是低估。然而,BSM模型在计算历史波动率时使用的是固定的时间周期,忽略了不同到期时间期权的波动率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况。Burghardt与Lane在1990年发表的《How to Tell if Options are Cheap》论文中提出波动率锥的概念,通过增加波动率估计的时间区间,为波动率的分析与预测提供了另一种思路。

波动率锥的计算基于两个基本理念前提。一是波动率具有均值回归的特性,当波动率远高于均值时,波动率大概率会回落到平均波动率;当波动率远低于均值时,波动率大概率会回升至平均波动率。该性质使得波动率的未来走向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,也使得波动率锥可以作为判断当前隐含波动率“定价”高低的依据。二是比较波动率应保持在同一时间维度,也就是说,用1个月的隐含波动率比较1个月的历史波动率,或用3个月的隐含波动率比较3个月的历史波动率。

波动率锥的描绘比较简单,通过划分不同的到期时间周期分别计算标的资产的历史波动率,标识同周期波动率分位点,将同水平的分位点连接即可。